厦门国际光电博览会

2025年12月10-12日
地点: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联系电话:李海菊 13161718173

距离开展

当前位置:主页 > 媒体中心 > 展会新闻 > >
展会新闻

开启未来之光

来源:厦门国际光电博览会        发布时间:2025-05-15

在现代科技的璀璨星空中,光电技术宛如一颗极为耀眼的明星,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照亮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从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电脑显示器,到通信网络中的光纤通信;从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到医疗领域的先进诊断和治疗设备,光电技术无处不在,它已然成为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是光电技术?它又如何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光电技术的奇妙世界。

光电技术的基本原理

光电技术,也被称作光电子技术,是一门融合了光学、电子学、材料科学以及物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技术。其核心原理在于利用光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光与电的相互转换、控制以及信息的处理和生成。光电效应作为光电技术的基石,在 1887 年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所发现,这一发现对量子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光电效应主要可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打效应。光电子发射是指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现象,发射出来的电子被称为光电子;光电导效应是指某些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光照时,其电导率会显著增加的现象;光生伏打效应则是指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内部产生电动势的现象,太阳能电池便是基于这一效应制成的。

以常见的光电二极管为例,当光线照射到光电二极管的 PN 结时,光子的能量被吸收,从而产生电子 - 空穴对。在 PN 结内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形成光电流。这种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正是光电技术在信息检测和处理中的重要应用基础。

光电技术的发展历程

光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 70 年代。在那个时期,光学和电子学还是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只能算是光电子学与光电子技术的萌芽阶段。1873 年,英国人史密斯发现了硒的导电性会随光照强度急剧变化,这一发现为光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随后,1888 年德国人 H.R. 赫兹观察到紫外线照射到金属上时,能使金属发射带电粒子,1890 年 P. 勒纳对带电粒子的电荷质比进行测定,证实它们是电子,从而揭示了光电效应的本质。1900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为量子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我司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